书接上回。继续做梦。
今天请到的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东晋灭亡后,以刘裕创建刘宋为标志,历史进入划江而治的分裂的南北朝时期。南朝历经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
我问,南北朝对峙期间,南朝是不是也不断北伐?
他说,拜占庭存在一千年,为统一而发动的西征只有一次半,而从东晋到南朝这二百七十多年里,北伐过多达十余次。祖逖、谢安、刘裕都组织过北伐,虽然都没有成功,但是谁也不会说因此放弃。在华夏大地上,任何统治者若是放弃了大统一的梦想,就代表其毫无立场毫无作为,得不到民众支持。关键是南朝还担负着一个从上到下无限期待的政治重任,必须拿回黄河流域,那曾经是汉人的基本盘,是老祖宗起家的地方。所以,哪怕注定无功而返,也要不断的北伐,这是姿态问题。
我问,他们北伐时,已经断定是失败的结局?
他说,基本如此。领土扩张或夺回失地的根本必须是绝对的国力碾压。南北朝对峙时,南朝与北朝是齐头并进的,甚至北方发展的更好一些。每次南方朝代一更迭,北方就来骚扰一下,也不打你的南京,就在边角蚕食一点,从而北方越来越大,南方越来越小,到南陈时汉族统治区只剩巴掌大的地方了。
我说,穿越剧很火时,有个网络调查,你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很多文艺青年都选了魏晋南北朝。
他说,盲目追崇魏晋风度。所谓的魏晋风度就是个性极强,性情极真,道德与功业两条线,越叛逆越有范儿。就如同70后追捧王朔,80后追捧木子美,是喜欢他们身上的痞性与叛逆。拿闻鸡起舞的两位主人公举例,刘琨原本是风流浪子,祖逖的行为则几近劫匪,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正能量的代名词。其实呢,最美好的时代就是当下,历史上任一时期都不值得崇拜、穿越,看人均寿命就行了,你这个年龄穿越过去接着就躺床上奄奄一息了。还有人怀念民国时期,那时人们普遍是一口大黄牙,宋美龄和张爱玲代表了民国的女性审美、地位和生活的天花板,放在今天?普通人而已。你即便真想穿越到古代,也不该穿越到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老百姓一天好日子也没过上,大多数时候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胡人没军粮了,直接把老百姓当羊杀了吃,称其为两脚羊。魏晋风度其实就是魏晋风流,和普通民众没有关系,留下姓名的魏晋人物,几乎个个都有家族背景。
我说,我发现宋、齐、梁、陈四朝,其中齐和梁都是萧家的天下。
他说,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是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四世孙,南梁开国皇帝萧衍是萧何的二十五世孙,都跟我颇有渊源。我和萧何是当年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哥们嘛。
我说,萧家也太有穿透力了吧?六七百年了,依然是贵族。
他说,在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度之前,中国的官吏推选基本上是世袭加推荐两种形式。世袭制不用说了,推荐制选出的官员在任职一定时间后,必然和当地世家豪族产生某种密切的关系,由他推荐中央官员时很自然就举荐了世家子弟,这样豪族又会到中央任高官。所以只要别像崔浩一样被株连九族,一个世家贵族是很难衰败的,比皇族血脉还坚挺。
我说,萧衍居然在位48年,是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还有什么独特的标签?
他说,中国古代皇帝,有好色的,有好文的,有好武的,而萧衍则是第一位出家的皇帝。他信佛可不是假信,是真信。他把佛教推为国教,写进了宪法,并且以身作则,吃斋念佛。为什么后来的佛教徒普遍吃斋?就是从他开始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完全得益于他的大力推广。四百八十寺听着很夸张,其实鼎盛期光南京城内就有五百多家寺院。
我问,在古代,老百姓信奉什么和媒体主推什么,是不是都与皇帝的信仰有直接关系?
他说,肯定的。倘若你是清朝的皇帝,你笃信中医,你会不会建议把中医纳入中学教材?会不会鼓励地方开设中医馆?会不会把洋人开的外科医院当邪教打击?肯定会!历史上,既有极力打击佛教的皇帝,也有积极弘扬佛教的皇帝,既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三武灭佛”,又有南梁武帝、武则天、元武宗“三武兴佛”。
我问,萧衍是多大年龄开始信佛的?
他说,中年以后。年轻时的萧衍是标准的公子哥,文艺青年。你不要觉得公子哥是贬义词,古代的公子哥多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谢安,如王羲之。萧衍一点不逊于谢安与王羲之,他是竟陵八友之一,在南京文艺圈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这些文艺青年平时干什么呢?可以参考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可谓是「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
我问,后来,为什么又染指政治了呢?
他说,齐武帝病亡,皇太孙萧昭业即位,但是这小子吃喝嫖赌不正干。当时整个大权已经掌握在大臣萧鸾手里了,这萧鸾就等同于曹操。萧鸾跟萧衍是堂兄弟也是好朋友,经常请教萧衍一些问题,萧衍就是司马懿。接下来的一波操作就完全翻版了曹操与司马懿:萧鸾又找了一个傀儡来当皇帝,废除了萧昭业,然后又自己当了皇帝,萧衍作为萧鸾的智囊团,官职以及军权自然也越来越大,萧鸾干了没几年驾崩了,太子萧宝卷接班,由萧衍来辅佐,结果呢?萧宝卷昏庸无道,滥杀大臣,搞得朝野惊恐,人人自危。于是,众大臣都主动投到了萧衍的怀抱中,怂恿他起兵造反,里应外合之下,萧衍登基了。简单说,就是萧衍的老铁先篡了权,他又从老铁手里篡了权。
我问,萧衍是不是也学刘裕,把前任都杀了?
他说,是的。当时也想留个活口,封个侯之类的,身边有大臣建议了一句: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于是,全杀!
我说,你曾经说,皇帝信佛也好,信道也罢,多是逢场作戏,只是统治手段而已,为什么萧衍会如此的痴迷于佛法呢?
他说,因为萧衍是真正的读书人。道教是本土教,最初萧衍也是信道教的,他还有个道友叫陶弘景,是个职业道士,平时不仅给萧衍传道,还为他征战治国出谋划策。陶弘景对萧衍影响有多大呢?“梁”这个国号就是陶弘景起的。后来萧衍当了皇帝,陶弘景就隐居国都金陵旁的茅山上成为上清派大宗师,时人称为“山中宰相”。结果后来萧衍接触到了佛教,佛教是舶来品,相对本土道教而言,佛教对萧衍的冲击更大,特别是提出了生死轮回之类的,萧衍以文人自觉的角度去研究,越研究越不能自拔,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萧衍想研究透佛教到底是个啥玩意,一研究不要紧,把自己搭上了,越研究越信服。那陶弘景咋办?只能走具有南梁特色的教派路线,佛道双修,以道教宗师的身份在阿育王寺受戒,目的是为了保护本教不被灭教,毕竟异教相斥。陶弘景表的态是什么?道教也是佛教的一部分,自己人,别开枪。
我问,同期的刘勰,就是写《文心雕龙》的那个,他为什么也当了和尚?
他说,刘勰是个孤儿,出身不好,从小在寺院长大。南北朝时期尚儒,文人出头的途径就是注释儒学经典。但是这条赛道太拥挤,而且前面有两大顶尖高手把门,即汉代大儒马融、郑玄。那咋办?刘勰发现世面上比较少见论文,何为论文?就是探讨如何做学问的,那咱可以从这里弯道超车。刘勰写了《文心雕龙》后也没出名,主要是没人赏识,另外他不是贵族出身,难登大雅之堂。一直到刘勰被竟陵八友之一的沈约发现,才名扬天下,并且踏入政坛。他主要是跟随在昭明太子身边,谁知昭明太子体弱多病,早亡,刘勰仕途戛然而止,心灰意冷,出家了。
我说,刘勰与沈约有点像蒲松龄遇到了王渔洋。蒲松龄与王渔洋是淄博老乡,蒲松龄是个屌丝青年,而王渔洋是***部长,蒲松龄托老乡把书稿拿给王渔洋看,王渔洋一看,接着批复,全国学习蒲松龄。结果呢?同在淄博,今天蒲松龄故居比王渔洋故居火多了,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王渔洋是哪根葱。
他说,王渔洋是清朝诗坛的领军人物。一个历史诗人不为人知只有一个原因,作品没有入选课本。
我问,到南梁时期,门阀贵族是否依然健在?
他说,有实力的大家族能一直走到今天。刘裕上台后打压过,但是不影响他们的经济实力以及社会影响力,当时这些贵族牛到什么程度?连皇帝都未必放在眼里。萧衍手下有个大将叫侯景,就是后来发起侯景之乱的那个,他想娶王谢大族的闺女,就让萧衍帮忙提亲,毕竟你是皇帝嘛。萧衍答复: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意思是,这些大家族在江东盘踞数百年了,别说你个从北朝叛逃过来的将军了,就是我们皇室想跟他们攀亲也要低三下四,皇子皇孙他们都未必放在眼里,你?甭想了。王家谢家肯定不行,要不,你选个次一点的吧?例如朱家张家。不过,等侯景上台后,这些贵族门阀真是遭到了血洗,让你们不把闺女嫁给我……
我说,我总觉得侯景是天生的叛徒相,从北朝叛逃而来,为什么萧衍还接纳他呢?
他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我问,当时有没有大臣反对?他说,很多人反对。侯景原先是北朝东魏的大将军,举兵反叛,遭到了东魏军的攻打,被打的落花流水,最终侯景只得带着剩下的几百人投降南梁。东魏的魏收急忙给萧衍拍了电报,8个字:抽薪止沸,剪草除根。这封电报也是“釜底抽薪”成语的出处,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您收留侯景肯定是引狼入室,对付这种人就该斩立决,留着就是祸害。萧衍看了电报,心想,这是想使用离间计啊,我偏不信。结果?后来侯景果然叛变了萧衍,把萧衍给活活饿死了。侯景类似那种擅长劈腿的渣男,只要他不死,他的腿就合不拢!
我说,按理说,侯景是北方人,又是胡人,只带了几百人来投降,即便是给他个官当当,也不可能有多大影响力,他是如何快速建立起权威的呢?
他说,当贫富差距过大有阶级矛盾时,尤其穷人比例占绝大多数时,最有效凝聚敢死队的办法就是发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当时南梁俘虏了北朝兵怎么办?当奴隶。另外,南方士族门阀地位依旧,高门大族过好日子,老百姓的日子难过。那很简单,把奴隶和老百姓发动起来就可以了,一呼百应。简而言之,侯景是一个阶级斗争的高手。还有,他找到了合适的强力内应。萧衍早年无子,过继了侄儿萧正德为嗣子做太子,结果萧衍又生了个儿子,那肯定是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又改封萧正德为西丰侯,这让萧正德很是生气。侯景看到了机会,怂恿萧正德,意思是你起兵造反吧,成功后,我立你为皇帝,我当你的丞相。萧正德只过了百余天的皇帝瘾,就被达到夺权目的的侯景除掉了。我问,您如何评价萧衍的失败?他说,死晚了。萧衍虽然是被饿死的,但是也活到了86岁。历史上活到80岁以上的皇帝只有五位,乾隆89岁,萧衍86岁,武则天82岁,赵构81岁,忽必烈80岁。老年的萧衍一心向佛,整天想着怎么轮回,干脆在寺院办公了,4次出家。关键是每次出家都是大臣们拿国库的钱把他赎回来的,4次花了数亿铜钱,钱都是临时加印的,乃至铜都不够用了。
我问,那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啊?
他说,钱不当钱了。应该说,这也是南北朝抗衡的转折点,通货膨胀导致南朝经济彻底坍塌了,等陈霸先建立了陈朝,虽极力扭转,但也无力回天,对于北朝的入侵,毫无还手之力。
我说,看来真是死晚了。
他说,看过西安的《长恨歌》没?
我说,看过。
他说,唐玄宗李隆基如果少活几年,不经历安史之乱,那么凭借他开元盛世的功绩,可以称为千古一帝。可惜了,可惜了。
我问,侯景叛变,各地的地方军不出手保卫南京吗?
他说,皇帝整天阿弥陀佛的,地方军恨不得有人抓紧来改朝换代,所以都坐山观虎斗。何况还有内应萧正德,急忙把城门打开:小宝贝,快进来。
我说,不得民心了。
他说,但是,不得不说,萧衍对佛教汉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有文化,能读懂佛学著作,又能深入浅出的翻译出来,还能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萧衍从《大般涅槃经》中找到理论根据,下令僧人必须吃素、不杀生不思淫,并且从自己做起,不碰女人。佛教很多戒律都是从萧衍开始的。佛教经典汉化后,对汉语言也起到了丰富作用。
我问,丰富了哪些呢?
他说,很多汉语词汇都来源于佛经翻译,比如“大千世界”、“天花乱坠”、“一尘不染”、“回光返照”、“粉身碎骨”、“不可思议”、“想入非非”、“烦恼”、“苦海”、“心田”等等等等,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世界”和“未来”这两个词也来源于此。
我问,他修行的目的是成仙成佛吗?
他说,我认为是。后人写的书上有不少关于他与达摩的对话。萧衍问,大师,我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摩答,并无功德,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看来虽有,实在没有。达摩的意思是,刻意而为,只能算是小功德,不经意做的,才是大功德。
我问,他有多痴迷?
他说,佛教徒为了报恩,不惜烧臂或纵火自烤,或割肉奉献,谓之“舍身”。最广为流传的,就是有修行者在山崖下遇到了7只刚出生的老虎,虎妈妈饿得奄奄一息,修行者遂生大慈大悲之心,跟母老虎说,你吃了我吧,萧衍已经修炼到这个境界了,曾经在寺院里烤过胳膊……
我问,这么虔诚怎么还遭到了饿死的报应?
他说,对于这个事,佛教徒里有三种解释,一是他的前世曾经困饿死过一只猴子,这一世来偿还;二是说他是搜刮民脂民膏来崇佛;三是他篡位+弑杀前任,也是他的业障,当然得不到佛祖的庇佑。
我说,现代人突然信佛了,一般都是遇到事了,萧衍作为皇帝,能有什么烦心事?
他说,他未必是因为烦心事而信佛,而是真的因为痴迷于佛法而信佛的。他算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佛教推广大使,其承接作用不亚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使佛教更加本土化,易于大众接受,而且以身试佛,还亲自当了代言人。作为皇帝,他也有烦心事,自己的女儿跟自己的六弟私通,私通也就罢了,还密谋篡夺皇位,派人刺杀萧衍。再有,萧衍次子萧综背叛他投靠北魏。萧综他妈原是前任皇帝萧宝卷的妃子,萧宝卷死后她跟了萧衍,7个月就生了萧综,等于让萧衍喜当爹了。虽然是喜当爹,萧衍依然很开心,对其疼爱有加,但是这小子不领情,他始终认为自己是萧宝卷的儿子,萧衍不仅是自己的杀父仇人,还篡了他们家的江山,所以带兵出征北魏时,直接叛变了。
我说,当个皇帝真不容易,连兄弟姐妹、儿女和枕边人都惦记自己的位置。
他说,除了皇帝本人,所有人都惦记皇位。儿子女儿接连两伤萧衍,也可能是促使他皈依佛门的两根稻草。
我问,萧衍之死,意味着什么?
他说,南朝衰退。
我问,他对后世有什么启发?
他说,作为帝王,必须要实打实信奉实用主义。宗教能不能变出税收?能不能变出军队?历史上还有不少皇帝也痴迷佛教,但多是为了长生不老,或者异化为统治工具,而不是真的以佛治国。唐宪宗专门供奉了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韩愈就上书皇帝,意思是当帝王的不该迷信这些,你看萧衍信佛,多虔诚,最终还是饿死的,多悲凉。因为这个事,唐宪宗非要砍了韩愈的头,我让你诅咒我……
我问,萧衍信佛,又如何解释世代通行的儒学、道教呢?
他说,他在论述佛教思想时,倡导“三教同源”说,把老子、周公、孔子都说成是“如来弟子”。这样就把佛、道、儒合为一体,以儒学为基础,道学为羽翼,佛学为主体成为三合一的宗教。《西游记》就是类似的一锅东北乱炖。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