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这么高的利润率_重生1957:渔猎大兴安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wap.68read.cc

拖拉机停在了供销社门口。

“林川?”开拖拉机的人大叫一声,笑着熄了火。

“四海?”林川惊喜道。

他看到拖拉机后斗上跳下来几个人,赵社长也在其中,便笑着打招呼道:“赵叔。”

“哎,你怎么来啦?”赵四海拍了拍他的肩膀,看到地上的雪橇:“哎哟,又来货了?”

“对!来货啦!”林川笑道。

赵社长笑眯眯走过来:“小川,介次带的么好东西?”

他的山东口音很重,不过林川听得明白。

“赵叔,你上次问的皮子,我带来啦。”

“俺滴娘啊,哎呀介个好,介个好!”

赵社长一把蹲在雪橇旁,拿起鞣好的狍子皮,用手摩挲着:“哎呀,介个质量真好!从哪弄来的?”

“索伦族。”林川笑道。

“索伦族?小川你可真是厉害哈!”赵社长拿着皮子,反复摩挲观看,赞不绝口:“真不愧是游猎民族的手艺,就是一流啊!”

“林川,你又上山啦?”赵四海问道。

“嗯呐。”林川故意逗他:“抓了活的狍子,还抓了个豹子!”

“啥?狍子?豹子?”赵四海脸色一惊,目光怀疑道:“你就吹牛吧。”

“没有吹牛,真的!”

“我不信!”

“不信算了。”

“啊?真的啊?”

“嗯呐!”

“哎呀,那我今天送你回去!”

“哈哈哈好!”

跟着供销社女售货员张彩梅算了半天账,林川差点闪了腰。

十张狍子皮,七张定了一级,三张定了二级。

按照一级十五块、二级十二块的收购价,一共卖了141块钱。

而两根鹿茸,由于是驯鹿的鹿茸,等级不高,收购价格17块钱一斤,一共卖了44.2块钱。

张彩梅点好厚厚的一沓钞票,递给林川。

林川接过去,看着手上这沓皱皱巴巴的、新旧不一的纸币,三块和五块的面值最多。

绿色的三块钱钞票,背面是一座山和一座石拱桥,林川不知道这是哪里,但不用猜也知道,肯定是一个极为有纪念意义的地方。

他虽然不懂收藏,可也知道,在后世根本就不存在三元的面值,如果存下来几张的话,不知道未来在收藏领域能卖多少钱。

可这年头,要把三块钱存下来不花,除非是家里很有钱。

林川想了想,把这个念头先放了起来。

“张彩梅同志,我还得买这些东西。”他递过去一张物资清单。

这趟来卖皮子和鹿茸,正好也顺便把索伦族需要的物资也都采买齐全。

张彩梅接过清单,看了一眼,瞬间愣住了:“妈呀,你有这么多票吗?”

“啊?”林川懵了一下,他竟然忘了这个严重的问题。

现在是计划经济,供销社都是靠票来卖东西的。

不过张彩梅倒是认识他,知道他跟赵四海和赵社长熟悉,把清单递给他,笑道:“你先去找社长,看看能不能特批,要不然可没法卖给你。”

“太好了,谢谢你啊。”林川忙不迭地感激道。

张彩梅“噗哧”一笑:“不用谢,快去吧。”

看着林川走出门,去找停拖拉机的赵四海,旁边的售货员笑起来。

“彩梅啊,你没问问他有没有对象啊?”

“没问呐……”张彩梅脸红起来:“问那个嘎哈呀?”

“哎呀妈呀,还问那个嘎哈……你没瞅着你刚才那模样,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

“胡姐,你别瞎吵吵,让人听见多不好啊……”

张彩梅两条麻花大辫在身后一甩,挺起鼓鼓囊囊的花棉袄:“可不能乱说瞎话。”

……

在旁边的大院找到赵四海,讲了自己的难题,赵四海二话没说,就带他去找赵社长。

也得亏赵社长懂行,知道索伦族以货易货的规矩,再加上本来索伦族的关系也是他提出来的需求,二话没说,就写了一个特批条子,交给林川。

供销社收的这些皮子,是国家出口赚外汇的好东西,只是现在汉族猎人对皮子的处理水平,远远不如那些游牧民族。

供销社每年都有上面派下来的收购任务,上次见了林川,赵社长不过是随口一提,没想到林川还真搞来了一级的狍子皮,这让赵社长心情大好,签完条子后,连声嘱咐林川,以后这样的好货,多多益善,多多益善。

有了特批条子,再回到供销社柜台,自然是一路绿灯。

赵四海把拖拉机又开了出来,等在了供销社大门口。

六十度的高粱酒,装了四十斤,一共二十块;

一毛八的食盐,装了二十斤,一共三块六;

两毛二的白面,装了两百斤,一共四十四块;

将近三百斤的物资,再加上二十块肥皂、五十盒火柴,一共才花了七十二块。

林川反复算了好几次,才确信无疑——

跟索伦族做这一趟生意,他就赚了一百一十三块钱!

差不多150%的利润率!

……

回去的路上,林川心情格外飞扬。

这么高的利润率,属实让人意想不到。

要知道,这次赚钱和上次卖野猪肉和山狸子皮可不同。

上一次,是属于打猎的收益,赚的是进山打猎的辛苦钱,很不稳定。

而这一次,是属于贸易往来的收益,相对更加稳定,而且收益更高。

索伦族住在山里头,山里冬天冷,白酒是索伦族男人每天都会喝的长期消耗品。

食盐既是用来当日常饮食的调味料,更重要的,是喂养驯鹿和进山打猎的重要工具。驯鹿爱舔食盐,山里的很多野物,也可以通过食盐制造的盐碱环境来诱捕,所以,食盐的消耗量也不低。

至于面粉,更是日常要用到的,索伦族平日吃肉为主,对面粉做的饼子需求量很大。

也就是进山没有足够的载重工具,否则的话,两百斤的面粉根本不够他们全族吃几天。

再加上面粉本来价格不够高,往年的商人,也不愿意做这方面的生意。

这就是为什么跟索伦族做贸易,利润很高的原因了。

不过,找到了赚钱的路子,也并不意味着以后就高枕无忧了。

毕竟这还是计划经济的时代。

如何把钱变成粮票,以及实实在在的粮食,才是接下来……

真正的挑战。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68read.cc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