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的日子在李轩的忐忑与期待中终于来临。
清晨,天边才泛起鱼肚白,整个皇宫便已忙碌起来。太监、宫女们穿梭于宫殿之间,神色匆匆却又带着几分兴奋。李轩在寝宫内,由一群宫女和太监伺候着换上那象征着无上皇权的龙袍。龙袍上绣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金龙,每一针每一线都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李轩抚摸着龙袍,心中五味杂陈,这龙袍穿在身上,不仅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陛下,吉时已到,请移驾太和殿。” 一位老太监轻声提醒道。
李轩深吸一口气,稳步走出寝宫。一路上,两旁的侍卫手持长戟,整齐排列,他们的目光坚定而肃穆,注视着这位即将登基的新帝。李轩昂首挺胸,步伐沉稳,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位真正的帝王。
当李轩来到太和殿时,殿内早已聚集了满朝文武。他们身着朝服,按照官职大小依次排列,神色各异。有的眼中满是期待,希望新帝能带来新的气象;有的则目光闪烁,暗藏心机,在盘算着自己的利益。
李轩登上高台,缓缓坐上那象征着皇权的龙椅。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但同时也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太监尖锐的声音响起,满朝文武齐刷刷地跪地朝拜。
李轩清了清嗓子,说道:“众爱卿平身。今日朕登基,望我大唐在朕的统治下,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登基大典并未如李轩想象的那般顺利。就在他发表完登基致辞后,一位身着蟒袍的中年男子上前一步,此人正是朝中权臣宰相王崇。王崇微微拱手,说道:“陛下,老臣有一事启奏。如今国库空虚,边境战事又起,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增加赋税,以充实国库,抵御外敌。”
李轩心中一紧,他深知增加赋税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这与他想要为百姓谋福祉的初衷背道而驰。但王崇在朝中势力庞大,若是贸然反对,恐怕会引起他的不满。
李轩沉思片刻,说道:“宰相所言虽有道理,但朕以为,增加赋税并非良策。如今百姓生活本就不易,若再加重赋税,恐会引起民怨。朕意先从宫中开支入手,削减不必要的开销,同时鼓励商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王崇听后,脸色微微一变,他没想到李轩会如此直接地反驳他的提议。他强压心中的不满,说道:“陛下圣明,然削减宫中开支,恐会影响皇家威严,还望陛下三思。”
李轩微微一笑,说道:“皇家威严并非靠奢靡的生活来维持,而是靠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朕身为大唐皇帝,当以百姓为重。”
王崇心中恼怒,但又不好发作,只能退下。李轩知道,他与王崇之间的矛盾才刚刚开始,未来的朝堂之路必将充满荆棘。
登基大典结束后,李轩回到后宫。柳贵妃早已在寝宫等候,她见李轩回来,急忙迎上前去,关切地问道:“陛下,今日登基大典可还顺利?”
李轩叹了口气,将朝堂上与王崇的争执告诉了柳贵妃。柳贵妃听后,忧心忡忡地说:“陛下,王崇在朝中势力庞大,党羽众多,您此番反驳他,恐怕他不会善罢甘休。”
李轩握紧拳头,说道:“朕既然坐上了这皇位,就不能畏惧他。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百姓的福祉,朕一定要与他周旋到底。”
就在这时,一位小太监匆匆走进来,跪地说道:“陛下,皇后娘娘有请。”
李轩心中疑惑,他与皇后之间并无太多交集,此时皇后突然相邀,不知所谓何事。但他还是起身前往皇后寝宫。
来到皇后寝宫,李轩看到皇后正端坐在主位上,神色端庄。见李轩进来,皇后起身行礼,说道:“陛下,臣妾恭喜陛下登基。”
李轩微微点头,说道:“皇后不必多礼,不知皇后找朕所为何事?”
皇后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臣妾听闻陛下在朝堂上与宰相王崇发生争执,臣妾以为陛下初登皇位,根基未稳,还是不要与王崇正面冲突为好。”
李轩心中一凛,他没想到皇后会突然提及此事,而且还站在了王崇那一边。他不动声色地说:“皇后所言,朕自会考虑。只是朕身为皇帝,当以大唐江山社稷为重,不能被权臣左右。”
皇后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说道:“陛下圣明,臣妾只是担心陛下的安危。”
李轩心中对皇后的意图更加怀疑,他敷衍了几句后,便告辞离开。回到寝宫,李轩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这宫廷之中,不仅朝堂之上危机四伏,后宫之中也是暗流涌动。
然而,李轩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知道,要想在这宫廷漩涡中站稳脚跟,推行自己的改革计划,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他决定从身边的人开始,组建自己的势力,与王崇等权臣抗衡。
李轩首先想到了自己的老师,翰林院大学士张博。张博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在朝中威望颇高。李轩派人将张博秘密召入宫中,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和抱负。
张博听后,深受感动,他说道:“陛下有如此志向,老臣愿效犬马之劳。陛下放心,老臣定会联络朝中志同道合之士,助陛下一臂之力。”
李轩大喜,他紧紧握住张博的手,说道:“有老师相助,朕便放心了。”
在张博的帮助下,李轩开始在朝中暗中拉拢势力。他与一些年轻有为的官员接触,向他们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同时,他也开始关注民间的情况,微服出巡,了解百姓的疾苦。
然而,李轩的一举一动都被王崇看在眼里。王崇心中恼怒,他决定给李轩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自己的厉害。
一天,李轩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突然接到消息,说王崇带领一群大臣在朝堂上闹事,要求李轩立刻增加赋税,否则就集体辞官。
李轩心中大怒,他知道这是王崇故意给他难堪。但他并没有慌乱,他冷静地思考着应对之策。
李轩决定亲自前往朝堂,与王崇等人对峙。他带着张博等几位亲信大臣,大步走进朝堂。
“陛下,臣等恳请陛下增加赋税,以解国库之急。” 王崇带头跪地说道,身后的大臣们也纷纷跪地附和。
李轩看着眼前的众人,心中冷笑一声,他说道:“众爱卿请起。朕已说过,增加赋税并非良策。如今朕已有其他办法充实国库,众爱卿不必担忧。”
王崇见李轩态度坚决,心中更加恼怒,他说道:“陛下,您若不增加赋税,恐怕无法应对边境战事。到时候,大唐江山危矣。”
李轩微微一笑,说道:“宰相不必危言耸听。朕已派人前往边境,了解战事情况。同时,朕也在积极筹备军饷,相信不久之后,边境战事便可平定。”
王崇还想再说什么,但李轩却不再给他机会,他说道:“此事就到此为止,众爱卿若无事,便退下吧。”
王崇等人见李轩态度强硬,也不好再闹下去,只能愤愤地退下。
经过这次事件,李轩与王崇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李轩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更加艰难,但他毫不退缩,他决心在这宫廷漩涡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为大唐开创一个新的盛世。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