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批年轻学子被破格提拔进入朝堂,大唐的朝堂之上迎来了新的气象。这些新晋官员带着蓬勃的朝气和满腔的热忱,迅速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他们的到来,如同一股清泉注入了原本略显沉闷的朝堂,为大唐的改革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被任命为户部员外郎的苏然,出身贫寒,自幼刻苦读书,对经济民生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在复试中,他提出的关于优化税收结构、促进商业流通的观点,得到了李轩的高度赞赏。进入户部后,苏然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他每日与户部的官员们一起,仔细核算各地的税收账目,深入分析税收数据,试图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改进之处。
“大人,您看这几个郡县的税收数据,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可当地的商业活动却并未减少,这其中必定有蹊跷。” 苏然指着账本,对户部尚书李明说道。
李明微微皱眉,凑近查看账本:“苏员外郎所言极是,这确实有些反常。看来我们得派人去当地调查一番,看看是不是存在税收漏洞。”
苏然点头表示赞同:“大人,我愿意亲自前往。我想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为解决税收问题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李明看着眼前这个年轻有为的员外郎,心中暗自赞赏:“好,那就辛苦苏员外郎了。此次调查关系重大,你务必小心谨慎,一有消息,立刻回报。”
苏然领命后,便带着几名随从,踏上了前往郡县的路途。在郡县,他深入民间,与商人、百姓交谈,了解到当地一些富商为了逃避税收,与地方官员勾结,隐瞒真实的商业收入。苏然收集了大量证据后,返回长安,向李明详细汇报了调查结果。
李明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怒:“这些不法之徒,竟敢如此胆大妄为!苏员外郎,你做得很好,此次调查为我们解决税收问题提供了关键线索。”
在苏然的努力下,户部对这些郡县的税收进行了整顿,严惩了那些偷税漏税的富商和失职的官员,税收收入逐渐恢复正常。苏然也因此在户部崭露头角,他的才华和努力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
与此同时,被任命为工部主事的赵宇,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赵宇对水利工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知识,进入工部后,他主动承担起了长安城周边水利设施的修缮和扩建工作。
“赵主事,这长安城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每逢雨季,便会出现积水内涝的情况,百姓苦不堪言。此次修缮工作,责任重大啊。” 工部尚书赵勇对赵宇说道。
赵宇自信满满地回答:“大人放心,我定会全力以赴。我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修缮计划,此次不仅要修复破损的设施,还要对水利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排水能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宇带领工匠们日夜奋战在水利工地上。他亲自参与工程设计,监督施工进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在施工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不少困难,如资金短缺、技术难题等,但赵宇并没有退缩。他积极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到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他还召集了一些水利专家,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成功攻克了技术难题。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长安城周边的水利设施修缮和扩建工程顺利完成。雨季来临,长安城再也没有出现积水内涝的情况,百姓们纷纷称赞。赵宇也因此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工部上下的尊重。
除了苏然和赵宇,其他新晋官员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改革事务中,与老臣们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着大唐的改革事业向前发展。然而,新老官员之间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观念上的差异和矛盾。
一次朝会上,讨论关于土地改革的具体实施细节时,一位老臣提出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土地分配,而新晋官员则认为应该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双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李轩看着朝堂上争论的大臣们,心中明白,新老官员之间的观念差异需要时间来磨合。他说道:“众爱卿,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大唐的改革事业,只是观点不同。我们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新晋官员有着新的思维和理念,老臣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改革事业做好。”
在李轩的调解下,新老官员们逐渐意识到彼此的优势和不足,开始相互学习,相互配合。在土地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他们结合双方的意见,制定出了更加完善的方案,使得土地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晋官员们在工作中不断成长,逐渐成为了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与老臣们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共同为大唐的繁荣努力奋斗。李轩看着朝堂上焕然一新的景象,心中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自己当初破格提拔这些学子的决定是正确的,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让大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这场改革的浪潮中,大唐的朝堂在李轩的引领下,正朝着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方向发展。尽管前方依然会有困难和挑战,但李轩坚信,只要全体大臣齐心协力,大唐必将在改革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