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流浪汉的极乐时光_十指神针漫游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wap.68read.cc

冷骏在乡间所遇人流,无非两拨。

一拨青壮年男女砍树、开矿、背炭、上料、扯风箱、捅炉门。及用车推、肩扛将炼出的铁块堆在路边和码头,任他蒙垢长草去。

一拨是学生、妇孺组成的兵团,大呼隆加生手生脚,从平坝到山上抢收包谷、稻谷、薯类、豆类。

路上交叉趴着背娃娃的包谷秆,水沟里塞着学生嫌重倒了的黄谷,师生刨过的地里一脚能踢出个大红苕。

肚儿撑圆的田鼠们趴在路边,双目炯炯瞪着路人。

稚嫩的、吃得饱饱的小麻雀这一群那一群,在叽叽叫“享福,享福享福!”

前年因有鸟类专家撰写论文,指出列四害之首的麻雀(另三害是老鼠、苍蝇、蚊子)这小东西最不经累,只能飞二三十米高和连续飞行半小时。

于是在掏蛋、下毒、枪和弹弓打剿灭之的同时,开始全民轰撵麻雀。

农村和乡镇的街道田地,满山遍野,到处插旗帜、点篝火、放鞭炮、鸣锣击鼓、敲米缸尿盆,此起彼伏地呐喊。

广原上一群群的麻雀从这座山头被撵向那座山头。

可怜这小生物胆子又极小,落不下来,终于一只接一只地像小石块直接从半空中摔下。

更可怕的是这还包括晚上,大群大群村民,从精壮年到小娃儿提马灯、打火把、射电筒轰撵。

树下岩脚等麻雀最后避难所这几只那几只到处是累死或尚在苟延残喘的小精灵。

运动母鸡生蛋以来执牛耳和领风骚的城市又岂甘落后,在“灭麻雀日”那天,市区钟鼓齐鸣,儿童们个个喊着跳着,举着绑了红布条的竹竿满街、满园、各个窗口挥舞。

那位大文豪的《咒麻雀》诗写道: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

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

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

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

麻食麻食气太骄,虽有翅膀飞不高。

你真是个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

如此枪杆子、竹竿子加笔杆子没日没夜不计劳力成本地与麻雀斗,极尽暴力和文人鼓噪之所能。

这志趣未免太局促太乖张,据统计半个月共消灭19• 6亿只麻雀!

天啊大概也和专家上书有关,事情很快就得到戏剧性的反转,四害中的麻雀被蟑螂取代。

这不,眼前只只麻雀跟它们的福兄福弟田鼠一样,都胀得动不了啦!

兽蛋儿慨叹:少吃点吧,劫后余生的小精灵们!

田野和家园的小伙伴、守护者,这顶桂冠你们受之无愧!

流浪汉们对这段一生中最自由幸福时光的回忆注定将伴随他们到老。

他们饿了将谷子放在手心里搓,米就出来了。

将米放进竹筒里,裹着泥巴烧,就烧成香喷喷的竹筒饭了。

根本不需要菜下!另外还有烧红苕、烧包谷、烧黄鳝这样的美味!

睡觉,人们外出战斗,到处有很多空屋!

冷骏时或与这群人邂逅,一起吃山野至味,整夜在荒屋空床上闻对方臭脚。

也有女流浪汉。

“锁骨菩萨”有云:昔有女人,白晰,颇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乡,流浪者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无所却。

死葬后,一梵僧来,云:“求我侣。”掘开,乃锁子骨。梵僧以杖挑起,升空而去。

这不是看向她们的超绝凡俗的另一只眼么!

兽蛋儿也有不同,这群人畏首畏尾的沿途采矿场和土高炉群食堂他堂而皇之去光顾,吃饭都不要钱。

有的厂矿还做了铁轨专线将饭菜送到大路边方便人去吃。

更多路段则絕少人行,路面草芽争萌,野藤霸道。

偶尔有个把老人、儿童伫立在路边和家门口张望。

这些路段甚至连树木也嗒然怵立,落叶萧萧。

处于免却斤斧的后怕之中,由呜呜的风声代替它们祈祷。

停在树枝上的雀鸟也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是吃得太饱了吧,吃得太饱与饿坏了有时看上去一个样。

城里城外尽管汽车数量增加仍不能满足需要。乃采用主车带挂车来增加运力,先是一车一挂后来一车多挂,最多竟有十挂的,名叫汽车一条龙。

车到之处犹如龙摆尾,路人惊险避让又还纷纷喝彩,晾衣杆、茅草蓬和阳沟在劫难逃。主车货箱上立一人手执喇叭在指挥:“汽车拐弯,让开让开!”

城里热度方兴未艾。

誓师大会基本就是在不停喊口号。

当本单位的人在会上表态要一周内炼500公斤钢铁,下面就马上高喊“奋战一星期,炼他一吨钢!”

因为表态的一个接一个,数字也就越喊越大,喊成了十吨二十吨。

城市体育场上由不同单位建了十几座高炉。

就像公共大厨房里,小孩子们会在噼啪冒气和响起炒菜声的锅灶间跑来跑去一样,广场上只要谁喊“出铁水啦!”人们都向吼声方向涌去。

看红色铁流从炉门中涌出,代表着我为1080万吨作出了贡献。

也有先抢到位置的感到难以呼吸往后退,造成拥挤脚差点踩进正流淌着幸福与千度高温的沙模里去。

高光时刻过后观众走散一半,剩下的还在琢磨粘稠发暗的铁水如何遇冷慢慢变成一块灰色硬硬的大饼。有的说不定在臆想这玩意儿若可吃的话够得我吃几顿?!

这时新粮没收上来,粮食渐趋紧张,已在号召学生减口粮。

学校里师生围着几米高的黄泥巴炉子,火光呼呼啦啦,黑烟漫卷操场。

站在人字梯上的男老师把大家传递给他的门板块块、板凳脚、铁锅、锑锅、沙发弹簧统统往炉子里丢。

学生在周围欢呼雀跃。

兽蛋儿一路经行都见惯不惊,在此处忽生感慨,他干脆放纵自己,任泪流满颊。

乡下的大炼钢铁,农民敲锣打鼓和放鞭炮的有之,但他从未见到有孩子在欢呼,孩子的神态就是麻木。

因为这可是得不到一个子儿报酬的苦差,欢呼的农民都是心口不一,孩子不需要心口不一。

城里人拿大炼钢铁当耍子!

小学生问他:“叔叔叔叔,是烟子把你燻的呀?”

从誓师大会过来的人们:“你这样子,你是不是个右派呀?”

“应该把你丢进高炉里去,回炉!”

他听见人们在激动相告,市郊哪里发现铁矿了!便也跟随着去看稀奇。

才走到城边,便与络绎而来的装载着新发现的铁矿的手推车相遇。

有一辆手推车是两个知识分子模样的在一拉一推。

他招呼其停下。告诉二位,车中都是些含有红褐色铁锈的泥土,可能是这块地方堆过废铁。

二位中较年轻一个像看怪物似的看着他。

年老一个语重心长地说,对群众来说需要的只是过程和态度。

成果究竟是什么对上边,甚至只对最上边才重要。

兽蛋儿点头表示同意之后,心痒难挠只好用笑来发泄:哈哈,哈哈哈哈,笑得泪花又飙了出来。

较年轻一个不知真傻还是装傻,始终严厉地看着他。

谆谆告诫这个揍他一拳之后,也一脸的笑嘻嘻。

此小镇位于两条公路交叉之通衢。

时已黄昏,有两个穿工作服的地质队员在一家旅店门口的柚子树下站着用竹竿打柚子。

冷骏行经,这二人见他风尘仆仆,胡须巴拉,裤有挂破,衣袖有毛边,虽背着个破包袱而面容睿智俊朗,决非卑贱人士倒像个什么曾经呼风唤雨的落拓者,好奇地主动招呼他。

冷骏本不愿与这些公职人员多说,实在是嘴巴闭着有些发馊,便站着聊了起来。

二人说这里从来很热闹,周围几乡农民和山上少数民族同胞都来这里赶集。

市场农副产品和山货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眼下变冷清的原因自不待言。

说起住旅店,二人说如住宿农家或乡政府,节省的出差费归己,之所以住旅店是为好洗个热水澡。

冷骏备有住旅店必需的出差证明,于是也产生了今夜住旅店的奢侈念头,好洗个澡,修修面。

他在外多日不修面和梳洗的话络腮胡森森像头狮子,很容易招致盘查。就因他一眼看去就是个善良之徒,从未被拦住盘查过。

店主是虚胖患有气喘病的老头儿。

房间有通铺和单间两种,二地质队员要的单间。

住店的就他们三人,冷骏想通铺等于是大单间,钱还少一半,何乐而不为,便要了大单间。

二地质队员一姓梁,一姓任,姓梁的较年长。

他们出去弄瓶酒和一包爆米花来。

冷骏于是也几条街走完,见一老妪门前有豆腐干数块,另一妇女有熟芋头半筲箕,均系自食,多出钱才成交。

他们便在楼上冷骏的大单间吃酒聊天。梁老家在一西南大城市,说家中来信,本市最近有了无轨电车和人行横道线。

因为信中只字未言人行横道线什么样,拉起的还是架起的,那吗汽车通过是飞过去的呀?三人争得口干。

梁、任二人足迹甚广,说在各地检查矿点,地方领导无不热情接待并寄予厚望。

外面采矿炼钢人聚成海,村子人都走空。

经过一村子,看见村中心有个土坝儿,有个妇女被绑在树干上。

一群赤条条的娃儿,大的有十来岁,甚至还有两个是女娃儿,围着她用树棍儿你打一下,我打一下。

女的脸色冰冷,就连打在脸上也不叫唤。

旁边有间挂大队部牌子的房子,窗口里坐着个文书模样的人,从那里向外望着。

是年轻的小任在讲。冷骏道:“农村这种情况,大都是盗窃,但女的很少见。”

“十有八九是红杏出墙!”

“你们二人,完全可以去把她放了!”

“如果是诱饵呢,用来钓奸夫的?”

“哈哈,你们都有证件,不会吧!”

老梁道:“我一直在观察文书的神态,凭感觉觉得男方就是他!”

“那你从侦破案件,或从做好事,都该上去把她解开放了,看文书会如何?

“文书如果制止,态度还强硬,肯定就不是。文书趁此叫她回家就有可能。

“再加你善于观察表情,侦破太容易了!”

小任对老梁道:“我们咋没有想到?”

“你一路就好了,救人一命都说不一定!”

冷骏洗了热水澡后刚睡下,所谓饱暖思淫欲。

忽有人敲门:“快快,穿衣集合,有任务!”

他尽管冒火连天,小不忍则乱大谋,虽没啥大谋,也只能钻出被窝。

下楼时思忖二地质队员必未听话去集合,敲门道个别。

果然,开门的老梁道,他们一路要填工作日志,并要地方签意见,本也要出去集合。

但才洗过澡,所以就免了。

对方口气实在太温和,冷骏才没有气得以小金刚杵敲他一下。

只见夜空清亮,像涂了层霜。

满天星斗未眠,颗颗都像在战斗。

聚集在一起的基本是老弱妇幼,包括供销社、毛猪站、粮站等单位的留守人员。

老农、农妇、半大娃,各色人等,连患气喘病的旅店主也赫然在列。

主事者每人先发一背篼,几人给一只火把,这才叫排队报数,告知今晚任务是为高炉运木炭。

个高、精壮的冷骏在队列中鹤立鸡群,看起就像是排长。

他在看到店主也在列时一方面好笑一方面想我等会就回去蒙头大睡,现觉没这么简单,已经有一个老妇和一个半大女孩一左一右把他夹着了,已把他当成了主心骨。

他甚至还想我一溜整个队伍都会散伙,将要追查我到海角天涯!连羊角寨出这么大的事他都没想到要追查自己到海角天涯,也不怕。

一路大家呵欠连天,怨声载道。

遭遇几批夜战抢收的师生,均溃不成军。

进入山林,大家眼皮打架,脚还在不停地走。

只有经过悬崖边的羊肠小径,或经过由竹缆搓成的甩甩桥,这才强打精神,虽然,都已将生死付诸天命!

到达烧炭地点已是四更天。

背炭到目的地长坝启明星已升,伙食团尚无光亮,每人发条纪念毛巾和一袋馍馍。

长坝离江五十里。冷骏记起那年乘船押运粮食,听说谎粮墩在长坝,一问果然。

他天亮去谎粮墩,也没问路,顺脚就走到了。

好像跟瓜子缠、圆丘、古寨门一样,是儿时的一个家。

也不是儿时的家,就是儿时!

谎粮墩刚整过容,好辉煌呀!

这些十几米高的土墩,每个都很方正,敷水泥壳之后,再刷上金晃晃的油漆,既像粮食堆,更像黄金屋。

向看守讨教,这人烧红苕糊得满嘴皮:“这为了给上级看。

“放了很多粮食高产卫星,粮食都在哪里呀?在这里!

“你笑什么?笑真的成了谎粮墩,是不是?哈哈,哈哈哈!”

他嘴唇皮上翘着带点讽笑而已,于是一起大笑了起来。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68read.cc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