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奈何明月照沟渠 第4章 锊_开局惨遭吃绝户,农家子绝地逆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wap.68read.cc

镇上赶集,三天一小集,十天一大集。

转眼到了大集的日子,林凡和柱子拉着两板车竹编,早早地来到集市,找了个显眼的位置摆好。

这些独特的竹编刚一亮相,便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大家纷纷围拢过来,对这些手工艺品赞不绝口。

“后生,这雨伞咋这么小呀,能遮雨吗?”

林凡笑着道:“大嫂,这是扇子。”

“怎么可能是扇子?”

大嫂瞪大眼睛,一脸难以置信。

林凡解开束缚扇子的细绳,一把精致的腰扇便出现在眼前。

“大嫂,您瞧好了。它呀,折叠后小巧,可以挂在腰间,出门带着可方便了。”

“哇,好神奇!多少钱?”

大嫂眼中流露出几分喜爱,赶忙问价。

“十二文。”

“太贵了,十文卖不?”

“大嫂,俗话说得好,一分钱一分货。您看这腰扇,做工精细,材质上乘。您拿着这腰扇,浑身透着富贵优雅的气质,多有面儿呢······”

前世直播带货,他可是大忽悠。

这种村嫂自然会被他三言两语就忽悠瘸了。

“你这后生不仅长得俊俏,嘴还甜,抹了蜜一样,得嘞,给你十二文。”

大嫂被夸得心里乐开了花,笑着递过钱去,接过腰扇,一边扇着凉风,一边扭着那不再纤细的腰肢,喜滋滋地走了。

“小伙子,这竹筐有盖子吗?”

“有。”

“小哥,这个痒痒挠多少钱?”

“六文。”

“小伙子,这都发霉了,你还拿出来卖啊?”

“这不是发霉,是紫竹。”

“······”

林凡面带微笑,耐心地回答。

不一会儿,摊位前的竹编售了大半。

这时,一位五十多岁,身着绸缎长袍、气质不凡的男子,被竹编摊的热闹吸引了过来。

他在摊位前停下脚步,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穷山僻壤还有这么精美的竹编?今天祭祖路过,没想到会淘到宝。”

男子暗暗感慨,也不问价,挨个儿拿起竹编,逐一细看。

“后生,这些竹编都是你做的?”

“是的。”

“不错!”

那人赞了一句道,“你说个合适的价格,这些竹编我都要了。”

见是大客户,林凡忙估计了一下道:“这些货差不多八贯多,伯伯若是全要,我算你六贯。”

那人伸开一把手道:“一口价,五贯!”

“成交!”

林凡爽快答应。

那人付钱后喊过随从,将竹编统统装车,而后道:“老夫不可能经常来这里,你以后有货,送进县城锦篁轩······这是老夫的名刺。”

名刺制作精美,林凡接过细看,一个耀眼的名字映入眼帘。

秦怀璧。

原主有此人记忆,他是云隐县首富,城内有店铺无数。

想不到这样的富翁,也会来逛村集。

林凡暗自诧异,但能抱上这样的大腿,他将很快通过竹编,开启致富大门。

他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秦员外,在下是青石镇林家村人,贱名林凡,精通各类竹编。在下觉得,城里对竹编的要求和乡村有差异,可能会用到一些实用性不强,或纯粹娱乐性的竹编。不知秦员外有没有要这种竹编的打算?”

“老夫的锦篁轩就卖竹编,大多都是实用性物品,你说的这个倒是可以试一试······这么吧,你先编制些送来,看销售情况再说。”

秦怀璧精通生意,他看出了林凡竹编的价值。

这些精美的竹编到他店里,肯定会让锦篁轩知名度大增。

而且城里有钱人多,他们才不会在意竹编实用与否。

只要好玩,就会花钱买。

“秦员外,送竹编进城,恐怕得二十几天以后。您也知道,马上就要收麦了,我总得忙着收地里的麦子······”

秦怀璧听后,微微一笑道:“迟一点无妨。庄稼人每年都盼个麦儿黄,这是一年的期盼,比什么都重要。”

“多谢秦员外!”

林凡拱手施礼。

只要成为首富供货商,他家的好日子就到了。

······

购了好多物品,还有近十贯钱。

林凡踌躇满志回家,进门就见到母亲和妻子正在用手搓草绳。

“娘、苏瑶,别搓了,这东西太费手。”

这种草绳是捆麦绳,俗称“草要子”,用于捆扎麦子,方便收割后搬运和储存。

要用双手不断搓,搓不了几根,手心就会起血泡。

“胡说啥?眼看就要收麦了,不搓要子,拿什么捆麦?”

李氏白了一眼儿子,继续搓。

“娘,我订购了一些草要子,收麦时就会送来。”

林凡撒谎了。

他并没有订购。

前世他家也是农村的,麦农都是用稍微绿一点的麦子,两股麦穗下打个结,直接捆麦。

它称为“本身要子”,捆麦方便,打麦快捷,用镰刀砍断即可。

此刻他不好解释,只等收麦时实际操作。

现在最紧要的是,要制造两件收麦神器。

······

“爹,快去看看,林凡那个窝囊废,新造了一个割麦农具,割起麦来贼快。不用弯腰,就像扫地一样轻松,对准麦子根部一扫,一大片麦子就被割倒,还自动整齐的排列到地上,捆起来也方便······”

林满仓听到儿子的话,顿时兴趣盎然。

“咱们去看看。”

等林满仓父子到了地头,就见好多人围着观看林凡割麦。

只见林凡和柱子各自拎着一个较大的农具,右手握木柄,以身体为轴心,自右向左甩割麦子根部。

一大片麦子整整齐齐躺在地上。

苏瑶捆麦。

只见她抽出一把麦子,分成两股,麦穗下面相互打个十字结。

然后以它为要子捆麦。

“这真是割麦神器啊!”

“有了它,效率是镰刀的五六倍,不用弯腰,长时间割麦也腰不疼。”

“苏瑶这种捆麦办法也绝了,不用搓要子,省事不少。”

“······”

村民纷纷称赞。

他们都是用镰刀收割,割麦时都要弯腰或者蹲着,还要把麦子收拢好,再用要子捆。

这样割麦、捆麦,真是快捷、高效了不少。

“大侄子,这农具叫个什么?”

“锊!”

林凡淡淡应了声,继续收割。

这是他制作的割麦神器,由竹编、刀片、绳索和木柄组成,大约一米二左右,三四斤重。

这种工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无论青壮年,还是老人和妇女都能用。

前世由于机械化收割,这种神器被历史淘汰。

他也是制造出来,在镜头前表演,吸引眼球。

“林凡,先去收割我家麦子,收完再收你家的······”

林满仓突然出声。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68read.cc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