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二章 仁义_秦时小说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wap.68read.cc

战国乱世,诸子百家中,除却儒、墨、道、阴阳……这些大家以外,其余的小家掌门,能够位列先天巅峰就已经相当不错。

至于化神层次,那是大家掌门一级的修为,就是如今的诸夏老一辈名宿九层都是在这个层次,至于化神下面一个境界,数百年来,能够踏足其中的都是罕见无比。

除了道家、儒家这两大家不断有弟子破入其中以外,其余的诸子百家均鲜有破入其中的,如此,那些不入百家的游侠剑客更是缺少传承,难以踏足其中。

一如中山夫子,论年岁,其实与道家北冥子相似,但北冥子早就破入悟虚而返,成为诸夏最顶尖武者之一,而中山夫子虽距离悟虚而返很近,却始终没有机缘臻至那般层次。

困在这个境界数十年,原本就要开辟剑家,在诸子百家中占据一隅,想不到如今却身陨于道家的弟子手中,还是北冥子的弟子手中。

此等情景,对于他们这些传承底蕴薄弱的剑客来说,可谓是颇大的一个打击,今日,中山夫子的下场,未必不是他们的下场。

连赵震都言语,若非医家念端出言,昨夜他们两个就被杀了,照剑斋虽自忖有些实力,然则也不过等同于赵震这个层次。

“不过,我有些奇怪,以中山夫子的作风,数十年来,一直在赵国中山剑馆,未曾出去,昨夜怎么会突信候突兀而死,无论内因如何,百家所为不过是想要扰乱三川郡,此等事情如何比得上列国相交之战!”

上一次,中山夫子出手乃是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与邯郸之战,尤其是邯郸之战,中山夫子出手,一举击杀秦军将领数十位,令秦军方略大乱,信陵君才得以率兵攻灭秦军。

而邯郸之战,乃是秦赵两国的生死之战,如今小小的三川郡如何能够请的动中山夫子,就算中山剑馆出力,他那些弟子足以。

照剑斋身为卫国的顶级剑客,数十年来,一直游历于诸夏之中,希望可以破开最后一层枷锁,就算是前些年卫国濮阳一战,都不以为意。

而中山夫子为一小小的三川郡而动,殊为怪哉!

“都是因为一个人!”

“一个月前,应中山夫子的邀请,我从陉城书馆来到中山剑馆,在那里见到了如今阴阳家智者一脉的领袖楚国南公,其人虽不通武道,但灵觉有神,执掌奇异之力。”

“阴阳家擅长推演天机,南公言语,秦国三川郡将有大乱,而那正是列国的机缘,原本中山夫子并不为所动,纵然三川郡乱,也不会动摇秦国根本。”

“只是,后来那楚国南公提出了一个条件,令中山夫子心动了!”

回想着月前的事情,如今细细想来,赵震都不住的摇头,实在是他们太过于托大了,以为在三川郡中纵然有武道强者存在,以化神绝巅的修为又何惧一切。

秦国蛮夷之地,根本不可能存在悟虚而返的强者,一切的一切进行的很顺利,中山夫子也是在洛阳城中等待,谁知道等出了昨夜之事。

“什么条件?”

“莫不是以突破悟虚这个境界为引?”

中山夫子学究天人,诸夏之中,能够说动对方的引子可是不多,略微思忖,便可得其一,照剑斋与曹秋道相视一眼,玄光闪烁,这个可能性极大。

“不错,你们应该听说过《黄石天书》!”

“此书传承上古,三代以来,凡是参悟此书的均有大造化加身,八百年前的太公望参悟此书,融合兵、法、道、纵横之奇妙,成就旷世奇人。”

“此书内蕴天机,若可观之,根据传闻,不是没有可能破入悟虚而返的境界!”

《黄石天书》之名,对于诸夏之中的顶级武者来说,不是太大的秘密,况且此书数千年来,牵扯的人甚多,每一位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无论是第一位阅览此书的轩辕黄帝,还是后来的颛顼、帝喾、尧、舜等人,亦或者三代以来的大祭司等等,传闻此书在太平年间自动隐去,纯属无稽之谈。

只不过此书在太平年间没有用武之地罢了,但丝毫掩盖不了此书的神奇,只可惜,自从八百年前的太公望之后,此书下落不明,如今听赵震而语,倒是落在了阴阳家手中。

冠以天书之名,凡人阅览之,有大奇妙,若是真的可以阅览此书,马车内的诸人觉得自己好像也是会答应,而中山夫子那个层次,更不必说。

“那卷书现在在楚国南公手中?”

忽而,马车内一直鲜有言语的曹秋道出声,白衣黑发,气势凌人,目光闪烁,落在赵震的身上,听得出,对于《黄石天书》颇有兴趣。

“不在!”

“准确的说,那卷书先前在南公手上,数月之前,缘由阴阳家邹九被玄清子镇杀,七星龙渊被夺,南公以《黄石天书》换之。”

“现在应该是在道家天宗玄清子的手上,曹兄有兴趣?”

伤势舒缓许多,半坐在马车之内,如今修为尽废,对于一切也不多想,些许欣喜也不足为贵,看得出曹秋道对于《黄石天书》有兴趣,苍白的面上微微一笑,轻问之。

“有趣,那卷书现在既然在道家玄清子手中,就算楚南公说的再好,又有何用,阴阳家入秦以后,唯秦国至上,阴阳家智者一脉未必不受影响。”

这般一来,曹秋道眉头轻挑,连带一侧的照剑斋都为之侧目,如此,那楚国南公岂不是诓骗中山夫子。不过赵震既然知道这一点,中山夫子肯定也知晓,尽管如此,还是应下!

“个中缘由我却不知道了,只是中山夫子却为楚国南公说动,亲至三川郡,以至于落得如此结局,我等避退,那些门客与百家之人亦是不得长久。”

“欲以扰乱三川郡,扰乱秦国函谷关外的千里区域,以此动摇秦国根基,此计谋不成矣!”

昨夜之事,毫无疑问,秦国有了充足的准备,能够擒拿镇压他们,那些不通武道的普通人更是一个都别想走,再加上秦国的兵力调动,三川郡风波平息可以预见。

“信陵君亡故之前,曾语,秦王政若可扫除文信候摄政之患,整治国政,惯行公孙鞅法制,以秦国之国力,匡诸侯,一天下不难。”

“数年来,一切都按照信陵君所语的那般,嚣魏牟此行参与其中,不过受人所托,至于此,列国之事于我无关矣!”

赵震之语刚落,身边那同样挣扎坐起的虬髯巨汉沉声而道,其精气神倒是比赵震好些,肉身甚是强横,体表的玄光闪烁频率也多了一些。

多年前,从信陵君再次被魏国逼走的那一刻,嚣魏牟就已经对关东列国失去所有信心,不然,以信陵君的统兵能力,合纵伐秦当可破开函谷关,威压秦国。

try{ggauto();} catch(ex){}

接下如此任务,也不过是了结当年的一些因果,虽至于此,但嚣魏牟并不在乎,况且,对于这等夜间小人行径,本就不赞成。

身为原魏国将领,身为兵家传人,一直奉行在战场上在秦国击败,追随信陵君的岁月,也不断的做到这一点,只可惜,一切都结束了。

“也不然,秦国虽强,但列国仍有一战之力。”

“我与照兄多日前在秦国境内游走,听闻秦国内现在行一件大事,仅仅是民力的调动都超越五十万,更别说其它物力的调动。”

“自秦王登位以来,战乱不绝,近岁之前更有长信侯谋乱,国本微动,嬴政亲政未久,国政根基未稳,若是将秦国的精力彻底拉入那件事中,令其无力兵出函谷关,列国可变,列国可强!”

听闻《黄石天书》现在道家天宗玄清子手中,齐国剑圣曹秋道眼中奇异之光闪烁,而后轻轻摇摇头,连中山夫子都不是其对手,自己上前,也不过送命。

暂时将此心压下,又闻嚣魏牟口中衰颓、无奈之语,倒是有不同的意见,左右看了一眼,便是提及如今秦国内的一件重要之事。

“可是韩人郑国为秦国治理秦川之水,修建数百里长渠之事?”

语出,赵震似乎也有耳闻,轻言之,秦川治水对于秦国来说,百年不成,但耗费其上的力量不少,而今,传闻秦王政欲要在近年将其彻底修成。

民力征发超越五十万,国力过半都消耗于其上,使得如今的函谷关外守军鲜有对外征战,也是这则原因,难道曹秋道欲要在秦国治水上动手。

“此渠修成之后,列国才是真正的没有对抗之力,但想要将其修成,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数百里长渠,想来秦国不可能面面俱到。”

“若是今日坏一处,明日坏一处,既可以牵制秦国的精力,也可令秦国民众根基有损,国力有损,而这列国的机会!”

“况且,此渠本就是韩国为了保全自己推出的疲秦之计,若是列国有心之人可以施加力量于其上,一切未必没有可能!”

秦川治水若功成,那个时候的秦国才是真正的恐怖,坐拥巴蜀、秦川两大数千里粮仓,粮食充足,国人生聚繁衍甚快,那就是秦国的底蕴。

然则,如果秦川治水不可能功成,那就不好说了,耗费了如此多的国力于其上,起码八年到十年之内,秦国不可能真正的一天下大势。

“此计……是否有些不合仁义之道,秦国虽蛮夷无道,但其国民却是无辜也,若是施展此计谋,当有数不清的秦国民众遭受劫难矣!”

数十年前,赵震在小圣贤庄待了一段时间,阅览儒家经典,修浩然正气,修为得以进步非凡,行诸般之事,君子与小人存乎一心。

但若是依曹秋道之语,破坏秦国秦川治水,那个罪过可就大了,再加上秦法的苛刻,无论是多么小的破坏,都会酿成偌大的灾劫。

“秦国欲行一天下之事合一天下大道?”

一语反问,赵震为之默然。

为何秦国就不能够老老实实的在西陲之地待着,非要东出函谷关,欲要并天下,匡合诸侯,乱世以来,列国并行生存岂不更好。

可以预见,倘若曹秋道之策真的被列国有心人士采纳,秦国纵然治水功成,也必将耗费绝大的代价,国力也必然受绝大的消耗。

******

国尉蒙武的速度很快,思忖周清之语,没有迟疑,旋即,与廷尉赢腾相商片刻,依据秦法而出,数百人在洛阳城外的洛水之畔陈列。

一位位手持利刃的秦兵身侧都有一位衣衫褴褛的不法之人,或是门客,或是百家之人,或是游侠剑客,在这里,他们的身份是一样的。

四周围观者诸多秦人、商贾之人、未落网之人,伴随着蒙武一声令下,数百人血染洛水之畔,此景堪比百年前的商君渭水之刑罚。

一日之后,整个三川郡复归平静的迹象,三万秦兵被调往通向三晋的要道之上,一队队秦兵仍旧在搜寻形迹可疑的敌秦者。

若说以前还不容易分辨,不过于已经破入悟虚而返的周清来说,灵觉扩散而出,神通妙法施展,是否是真正的敌秦者,一息便可知。

数日之后,又有零零散散的几近百人在洛水之畔被杀!

非如此,此次蒙武与廷尉赢腾的大扫荡,连带整个洛阳三川郡内牵扯其中的秦吏亦是直接给予惩处,数年来,三川郡一直为文信候封地,亲文信候之人多矣。

事态非然,短短月余时间,被惩戒之官吏多达百人,再次被杀之人多达两百人,涉事是关东士商多矣,窃葬之事通告咸阳朝野,引起更大的轰动。

为定此事,远在咸阳的秦王政更是亲手写就登位以来的第二卷国书,悬挂于秦国各大郡县,尤其是事态最为汹涌澎湃的上党、河东、三川、黔中之地。

“自文信侯罢相自裁,天下纷扰,朝野不宁。秦立国五百余年,一罪臣之死而致朝野汹汹不法者,未尝闻也!文信侯吕不韦自于先王结识,入秦二十余年,有定国之功,有乱国之罪。”

“唯其功大,始拜相领国,封侯封地,破秦国虚封之法而实拥洛阳十万户,权力富贵过于诸侯,而终能为朝野认定者,何也?其功莫大焉!秦之封赏,何负功臣?信侯未以领国之权不世之封精诚谋国,反假做阉宦,私进宫闱,致太后陷身,大奸乱政。”

“其时也,朝野动荡,丑秽迭生,秦国蒙羞于天下,诚为我秦人五百余年之大耻辱也!究其本源,文信侯吕不韦始作俑矣!秦法有定:有功于前,不为损刑,有善于前,不为亏法。吕不韦事,业经廷尉府并执法六署查勘论罪,依法罢黜者,何也?其罪莫大焉!纵如此,秦未夺文信侯爵位,未削文信侯封地,秦王何负功臣?”

“其时也,文信侯不思深居简出闭门思过,反迎聚六国宾客于洛阳,流播私书,惑我民心,使六国弹冠相庆,徒生觊觎大秦之图谋。今有秦国臣民之昏昏者,唯念吕不韦之功,不见吕不韦之罪,置大秦律法于不顾,信山东流言于一时,呼应六国阴谋,窃葬、祭祀罢黜罪臣,乱我咸阳,乱我国法,何其大谬也!”

“若不依法惩戒,秦法尊严何存?秦国安定何在?唯其如此,秦王正告臣民:自今以后,操国事不道如嫪毐吕不韦者,籍其门,其后世子孙永不得在秦国任宦。秦王亦正告山东六国并一班诸侯:但有再行滋扰秦国政事者,决与其不共戴天,勿谓言之不预也!”

“秦王一语,彻底定下三川之局,宗全、宗琼,我们也该回去了!”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68read.cc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